;
他冲达伊尔微笑颔首,并且约好了第二天见面的时间。
晚间见了苏轼与种师中。
苏轼抵达杭州,自然是先去拜见了杭州太守沈立,自有一番应酬。
但苏轼也没忘了带种师中去拜见杭州学官,种师中从此可以入府学读书。
“只是我观端孺之才学,便不在府学中读书,也没什么问题。”
苏轼拈着胡须笑吟吟地说,没忘了与种小朋友偷偷使个眼色。
种师中便眼巴巴地望着明远。
三个呼吸之后,明远投降了:“好好好,端孺明日随我去城外市舶司看看去。”
“市舶司?”
苏轼与种师中同时问。
于是明远给他们讲了今日的经历,并且展示了200贯的大马士革钢腰刀和1600贯的几本“外语”手抄本。
苏轼望着那“1600贯”默默无语,应当是再一次被明远的“钞能力”所震撼。
待到明远讲起黑衣大食和百年翻译运动,苏轼才来了兴致,将那几本抄本翻了又翻,好奇地问明远:“远之是如何听说这些的?”
明远却早已准备好了说辞:“家父就喜欢这个,此前来信也提过,他来杭州,一来为了生意上的事,二来也为了寻访古籍,也包括别国历史上的重要典籍。”
至此,他完全立稳了自己四处寻访古籍善本的“人设”。
以前在大相国寺寻访古籍的“光辉事迹”,如今也从旁为他添了佐证。
而苏轼是个传统的士大夫,从未想过他国历史上也如中华一般,会有重要的典籍流传。此刻翻着翻着,虽然看不懂,但是看着书页上洋洋洒洒的全是根本看不懂的文字,又附有很多绘制复杂的图形,不知为何便肃然起敬,道:“原来如此!”
他瞥瞥明远,见这少年郎如此热心,顿时想起那天在平山堂上发生的事。
苏轼顿时意识到了什么,拈着胡子问明远:
“远之,不知有否可能将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