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远默默不语。
王雱话锋一转,转到如今陕西路的局势上。
“本朝虽说重文抑武,但是军功的封赏却最重。过去的狄武襄,现在的郭逵,都是例子。种彝叔深谙用兵之道,又为人谦抑,做事踏实,去王子纯新开的熙河路,不过是三五年之内,必能立下赫赫战功。”
明远觉得很有道理。
他有些印象,王雱口中那位王韶王子纯,主持的熙河开边,会在短期之内就获得明显的成效。
王雱又说:“种彝叔本人既是横渠弟子,又在天子面前露过脸的。将来立有大功,天子赐一个进士出身也不是什么难事,再过二十年,种彝叔凭借功绩,进枢密院,跻身宰执也不是不可能……”
明远:这位王大衙内画起大饼来,也真不遗余力啊!
他想了想,道:“这个我当然能劝,只是种师兄素来有主见,最后拿主意,肯定还得是种师兄。”
王雱点头:“那是当然。”
其实明远自己,也很想知道,此刻在种建中心里的那个答案,到底是什么。
*
不久,明远借“新酒上市”的机会,将苏轼、种建中等人都邀来长庆楼。
对于京城七十二家正店来说,每年的“新酒开缸”是一件大事,值得好好庆祝一番。此外又逢天气转暖,榴花开放,新杏、樱桃、林檎、纷纷上市。三五好友聚在装潢精美的酒楼上,品尝新酒和各种以时令水果入馔的菜肴,再听着色艺双全的女伶曼声唱曲,不亦快哉?
——至少身为老饕的苏轼是这么认为的。
他不日便将启程南下,因此格外珍稀与好友们在一处的机会,每一次宴请都绝不放过。
种建中与贺铸照例晚到,待天色擦黑了,两人才入席。
拱手向众人致歉之后,种建中直接转向明远:“小远,是否方便,师兄与你说一句话。”
明远心道:来了。
他刚刚起身,忽听耳边传来1127的声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