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苏轼也感激明远为他在王雱面前说话,双方同时向前行礼,险些撞到头,惹得苏轼哈哈大笑。
种师中等人忍不住从隔壁探出头来,看苏轼在笑什么。
就在这时,明远忽见长庆楼的大掌柜,自家表兄明巡,正满面惊喜,引着一位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上得楼来。
只见来人上衣下裳,外面披着一件宽袖长褙,头戴软巾,正是这个时代最常见的商人形象。从他的衣饰来看,应当过得不好也不坏,算不上是富商巨贾,但也并不寒酸。
他的容貌,与明远以前见过的明高仁和明高信都有相似之处。
“四伯,您稍等我会儿,远哥就在前面閤子里,我去唤他!”明巡忙忙地说道。
明远马上猜到了来人的身份。
——明高智。
他家渣爹明高义的四弟,他的四叔,明家另外一位常年在外经商的长辈。。
他许是知道一些,关于明高义的消息。
第146章 千万贯
明远的四叔明高智被请进閤子时, 这里的一众陕西乡音令明高智倍感亲切。
但是明高智在外经商多年,待人接物非常有经验。
吕大忠不必说,是“蓝田吕氏”的著名人物——以前明家在京兆府的时候怎么都不可能高攀上的。
除了吕大忠之外,再看苏轼、贺铸、蔡卞等人, 年纪未必多长, 但是看穿着打扮与气度, 显然都是官员。
明高智言辞便格外小心翼翼, 毕竟他只是个做小本生意的,从来没想过, 今日自己能够与这么多“大人物”同坐一席。
得知閤子里至少有吕大忠、种建中和种师中三人,是横渠门下的时候, 明高智以为自己全明白了。
他以前听说过二嫂娘家与横渠先生张子厚是邻居, 因此送了二房的独子去横渠门下读书。
当时明家人还暗中笑二房傻气,就像二房收养长房身后留下的女孩十二娘那时一样。
&em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