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东宫,去和太子及太子辅佐机构詹事府共议此事。
·
商议的过程称不上愉快,不过结果姑且算是称心如意了。太子提前接到了皇帝的旨意,尽管对容诀依旧不假辞色,却也耐着性子听完了他的计策。
事已至此,亲自出面不可避免。皇帝的态度是太子留在宫中统筹全局,另处理朝中其他政务。容诀倾东厂人手亲自前往辖下各州郡,以太子之名平息难民暴动,待情况一稳,再按照太子原先的计策稳步施行,最后太子露面收获民心。
如此,便完全算无遗策了。
容诀不置可否,立即回东厂调遣人手不日出发。除此之外,还需要皇帝再办一件事,光凭太子最后露一面的说服力自是不够的,皇帝必须再指派一名身份足够显重的官员,或是皇族随行其侧,以消难民之疑。
对于这个人选是谁容诀并不在意,朝中官员也好,皇族子弟也罢,只要别碍了他的事,对方做什么都可以。
因此容诀也没有特意过问,直到翌日一早整队出发时,他才知晓来人是谁。
容诀意料中可能是哪个即将擢升需要政绩再添一把火的官员,或是大皇子,大皇子在民间素有勤政爱民的好声誉。其中真假不论,但至少表面功夫还是做地极好的,这样的机会他最可能跟来。不过转念一想,大皇子和太子背后家族系为同宗,只是一嫡一庶,若是旁人也就罢了,送个顺水人情再搏个好名声,可偏偏是太子。
他不来情有可原,但怎的来人成了殷无秽。
容诀眼睛轻轻一眯,觑着那礼部尚书朝皇帝殷勤地推荐殷无秽。
也是,朝中暂时没有哪个大臣需要功绩再加官进爵的,便是有,相比于冒险得到这个功劳,反而更容易得罪容诀,在他这里落下把柄。至于皇子,大皇子不来,其他皇族子弟即便身份足够了,但在利益面前谁都不愿替旁人做了嫁衣。
殷无秽果真是个傻的。他把人送进礼部,白白叫这老狐狸捡了便宜。
殷无秽即便再不受宠,也是金枝玉叶的皇子,论身份,再没有比他更显重的人;论地位,殷无秽初入礼部缺乏政治根基,最是好拿捏。
礼部尚书宋融只消把他那么一举荐,皇帝自然无有不应,如此一来,皇帝龙心大悦,礼部尚书得了褒奖,还不用再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