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块中央还隐隐约约有一些数字,只有亮灯的时候才能辨清。
和上一轮游戏一样,这次屏幕上也很快显示出了详细的规则:
“1.本游戏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每人拥有5分基础分。
2.游戏开始后,在规定时间内踩中地上发光的数字方格成功穿越房间前往绿色区域,并将踩中的数字用任意运算方法计算得到24,即为一轮游戏成功,计1分。
3.被踩到的数字必须全部使用,且只可使用一次。
4..踩中奇数格子时需单脚跳,踩中偶数格子时需双脚跳,违者扣1分,数字作废。
5.不可踩中红色格子,不可踩中格子的框线,违者扣2分,数字作废。
6.倒计时结束后未到达指定区域者扣3分,成功到达绿色区域但未运算成功者扣2分。
7.每个数字格子仅供一名参加者使用,且适用年终评估规则。
8.积分为0时,参加者将被淘汰,晋级者数量符合要求时,游戏中止。
9.每轮游戏的数字方格排列方案将由观众后台投票选择。”
景烨一条条地阅读着,当视线来到“年终评估”四个字上时,立马暗吸了一口气。
这游戏的底层逻辑就是极其简单的纸牌游戏“24点”,连小学生都会玩,而且是计算机算法中的基础考题,要是在纸面上玩,景烨闭着眼睛都能拿一百分。但24点计算时只需要抽取4张牌,而这个房间的横向距离足有十米多,如果是运动能力不佳的人至少需要拿到七八个数字才能到达指定区域,而且还有跳跃距离和规则的限制,随机性更大,计算难度直线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