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她娘不愧为妇女主任,不一会儿前后就打听清楚了。
来见工的当然希望能获得这份工作,虽然不是吃皇粮,但比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地强。
心里还有小九九,那就是能学技术,一技傍身。
没实行计划生育的年代,家家户户至少也有四五个小孩子,哪里有钱去缝纫社做衣服穿啊,更别说买成衣了。
于是自己织的白粗布,再拿到染缸店里染了,就可以自己手工给孩子们缝制衣服了。
村里的大娘、大婶们都会做衣服,她们有擅长做上衣的,有擅长做下衣的,田径裤头的。大家取长补短,有时一件衣服,这家裁了,那家缝了,一件衣服做出来,会经过许多人的手和许多人的关注,穿在身上,也就分外暖融融、乐陶陶了。
当然都是手工缝制的,缝纫机这种高级货,会用的可不多。
她娘打听人家,她们母女俩也是鹤立鸡群的站在队伍中。
与长长的队伍风吹日晒的晒的黑不溜秋的女人们来说,华珺瑶和她娘,皮肤白净的比蒸出来的白面馒头还白,看着扎眼,根本不像乡下人。
前后一打听,知道来历后,远远的像是瘟疫一般的避着她们母女俩,年菊瑛拉着她的手,紧了紧给予无声的力量。
华珺瑶轻轻地抚摸着她的手,表示自己没事。这点儿闲言碎语真伤不了她什么?华珺瑶站的如笔挺的树一般。
很快她们也没时间指指点点了,因为招工开始了。
今儿招的是三名车工,很简单的面试,就是坐在缝纫机前,穿针引线,两块布料车在一起,布料缝在一起才巴掌块儿大。
可是如此的简单,对于大多数人从来没有摸过缝纫机的,这是在太难了。
坐在缝纫机前吓得不敢乱动、乱碰,生怕碰坏了。
有的拿着线哆哆嗦嗦的都急哭了,最终放弃。
哭着跑了出来,陪考的家人戳着她的脑袋,“笨死了,这都不会?老老实实的给俺回家种地去。”
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