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在次年二月。
朱翊钧本不打算在此事上花太多心思,都交由皇太后和礼部去筹备,按流程办就行。想不到,有些人就是要乐此不疲的给他添堵。
又有大臣进言,力劝他大婚不可铺张,耗费国库太多银两,应勤政节俭,多为百姓着想。
这话说得,好像全天下都在过苦日子,就皇帝极尽奢靡。
朱翊钧反问对方,这几年,大明境内何时出现过大面积灾害?何地闹过饥荒,百姓大规模死亡?
这几年风调雨顺,各地粮食产量黏连增长,不敢说全国百姓共同富裕,至少与嘉靖、隆庆时期比起来,税赋减轻了不少,绝大多数人也能填饱肚子了。
就连困扰大明近百年的流民问题,也通过取消从业限制而逐步解决。
况且,他只是让礼部按流程筹备大婚,何来铺张一说。
这些言官,先给皇帝预设一个罪名,再苦苦规劝,以彰显自己敢于直谏。
无中生有算是被他们玩明白了。
朱翊钧命吏部挑了个偏远地区的贫困县,把这位劝他不要铺张的御史外放。并下旨,三年内,赋税征收考核不达标,直接罢免。胆敢欺压百姓,胡乱增加苛捐杂税,严惩不贷。
如此,没有人敢再拿大婚之事来烦他。
朱翊钧给《本草纲目》写了序,拿给李时珍看。李时珍看过之后,当场跪伏在地,给他磕了三个头。
他原本以为,朱翊钧贵为天子,说要给他作序,也不过是一时兴起。到时候,会从翰林院找个人代笔。
没想到,朱翊钧还真是亲笔所作,不但亲笔,还一字不落的把他的书卷都看过一遍。
朱翊钧让他看过,没有问题,便让人准备刊印,再送往全国各州府,以备当地医者参考使用。
说起刊印《本草纲目》,朱翊钧又想起个事。当日离京,他曾对陈炬许诺,回京之后,要替他完成梦想——重新刊印丘濬的《大学衍义补》。
正好兑现承诺,他又亲为作序。
不久,《世宗实录》、《穆宗实录》先后完成纂修,都由他亲笔作序。
十月初,朱翊钧收到一封来自辽东的奏疏,是胡宗宪呈上来的。总结来说,就一件事——土蛮派来使者,请求通贡互市。
朱翊钧看到这封奏章也有些惊讶,当初,连俺答都已经臣服大明,就这察哈尔部,还把自己当达延汗嫡系,誓死不从。
土蛮和俺答不同,当年与俺答通贡互市,是因为有把汉那吉叩关投降这个契机,又有三娘子从中撮合。
就在几个月前,还伙同其他蒙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