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答道:“金华,胡应麟。他的父亲胡僖,嘉靖三十八年进士,现任湖广参议。”
朱翊钧点头:“我在德安见过此人。”
他又问道:“那个凤洲先生是谁?”
提起此人,徐渭竟是当着皇帝的面,颇为不屑的冷哼一声:“太仓,王世贞,号凤洲。”
听到这个名字,朱翊钧并不意外。刚才听他们说什么引领文坛,他就隐约猜到了。
也就只有王世贞在江南文坛的地位,能让这个叫胡应麟的年轻人,远隔数百里,把马屁拍得如此响亮。
他现在更感兴趣的是徐渭:“徐先生与他有过节?”
“那倒也是没有。只是曾经发过誓,绝不与此人为伍。”
第235章 王世贞和徐渭虽然……
王世贞和徐渭虽然都是江南文人,但也并无多少交集。到底是什么矛盾,能让徐渭说出“誓不与此人为伍”这样的话。
朱翊钧单纯好奇:“先生是否言重了?”
徐渭以前给太子进讲,后来和胡宗宪共事,与别人也没什么利益冲突,还保持着一直以来的率性,有什么说什么。
朱翊钧问起来,他倒也知无不言:“他们结了个诗社,认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提倡拟古人做文章,遂称‘七子’,由李攀龙为诗社盟主,王世贞次之。”
“‘七子’中有一人,名谢榛,虽布衣出身,但声望极高,颇受推崇。但他大多时候,云游四方。不知为何得罪了李攀龙,王世贞等人都站在李攀龙一边,交口诋毁谢榛,最后将他除名。”
朱翊钧问:“王世贞是怎么诋毁谢榛的?”
“他说谢榛的诗,丑俗稚钝,一字不通。却偏要高自称许,骂他何不以溺自照。”
这话听得朱翊钧皱起眉头,冯保也颇为意外,原来古人对骂的时候也让人撒泡尿自己照照。
这些事情并非秘密,徐渭有没有胡说,或是添油加醋,朱翊钧一查便知。
且不说谢榛写得究竟如何,关系好就互相吹捧,关系不好就疯狂诋毁,这种行为就很不君子。
朱翊钧又问:“那谢榛又是如何回应?”
徐渭道:“他没有回应,只在诗中提过一句:奈何君子交,中途相弃置。”
后来,朱翊钧还真让人去详查过此事,也知道了他们交恶的原因。
谢榛对几人的诗作曾有过直率的批评,后来李攀龙、王世贞等人名声渐起,声望日高,又是官宦出身,怎能容忍一介布衣成为诗社领袖,对自己品头论足。
朱翊钧让人寻回张简修,继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