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回京,而是准备继续南下,到四川去看看。
这是他第一次在外面度过自己的生辰和新年,很简单,但也很有趣。万寿节皇上不在宫中,百官却要在皇极殿朝贺。
朱翊钧想到他小时候,世宗常年住在西苑,哪儿也不去,万寿节百官照旧在皇极殿朝贺,他不去,却让锦衣卫和太监去监督,看看大臣们有没有不敬之举。
要想进入四川只有两条路,第一条走水路,从湖广,沿长江逆流而上,经过夔州府、重庆府入川。
但现在,他人在山西,这条路行不通,只能作为出川的选择。
于是,只剩下由西安经过凤翔府,再到汉中府翻阅秦岭进入四川。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读的时候只觉惊奇,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那份险要,“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还真没有夸张。
这一路走来,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皆有边患,朱翊钧的主要经历放在巡视各地边防上,剩下的时间便是关注老百姓的农耕情况。
然而,整个西北,因为地理和气候原因,越是往西走,越是荒凉,风沙大、雨水少、地势崎岖,连年旱灾,别说富饶,老百姓能吃口饱饭都不容易。进入成都,那又是另一番景象。从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到繁花盛开的锦官城,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
这里有广阔的平原,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江水环绕,物产富饶,孕育出蜀地独特的人文气质,“天府之国”名不虚传。
朱翊钧道:“唐人曾言‘天下之盛,扬为首’又说‘扬一益二’,说的便是扬州与益州是当时远超长安、洛阳的两处富庶之地。”
“如今看来,古人诚不我欺。”
李白说“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朱翊钧城内城外四处走走看看,成都的市井生活,那可比当皇帝还逍遥自在。
春天早早的就到了,到处鸟语花香,人们不愁吃喝,连茶馆、酒肆、戏楼也比别处更多、更热闹。
郊外随便一处凉亭,三五文人谈古论今,吟诗作赋。随便一处古迹,就能发现古今名士的题词、碑刻和画作。
蜀地人民如此安逸、松弛的生活状态,实在叫人心向往之。朱翊钧每天出门游玩,青城山、都江堰、眉山……他都要去走一走,看一看,顺便在城外看当地百姓忙着春耕。
这里不种小麦,种水稻。一群老少爷们儿围在田间,比较谁的秧苗更好,这个说“我的饱满”,那个说“我的健壮”还有人说“我的防虫”……七嘴八舌,一时间争论不休,也没个定论。
朱翊钧看得新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