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
说到这里,他要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一会儿到了府衙,等正事办完,可否请李将军与我切磋一番。”
巧了,朱翊钧既想要与他结交,又喜欢跟人切磋武艺,欣然答允:“一言为定!”
把汉那吉虽然汉话说得生疏,但一路上都在滔滔不绝的与朱翊钧聊天。说方逢时对他的种种优待,他带着妻子属下来降,本以为要被押入大牢,没想到方总督好吃好喝款待他们,还为他向朝廷奏请恩赏。
这些年来,教他说汉话、识字,还教他如何打理马市,告诉他这是朝廷对他的恩赐和器重,不可辜负边关来之不易的和平。
朱翊钧听得多,说得少,一直在观察这位草原青年,不难看出,他说的这些都是真情流露。他也对中原文化向往和好奇,但并没有侵略性,更多抱着学习的态度。
很好,看来,方逢时花了四年时间,已经和他培养出了恩情和信任,无论是情感还是利益,只要能维持双边关系,不再打仗,封个官职,给些赏赐也是值得的。
到了府衙,把汉那吉向方逢时汇报了进来几个马市的情况,朱翊钧在一旁听着。
经过四年发展,马市从原本的官市,逐渐向民市过度,以往以物易物也变为以银购物。
朱翊钧从小就知道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由官转民之后,随着贸易额增长,官服便可以对商户增税。
说完了马市,三娘子又提到两件事。第一件,由俺答和三娘子共同主持修建的城池已经竣工。
以前,塞外草原上还没有一座像样的城池。隆庆六年,俺答和三娘子召集各族能工巧匠,在在大青山之阳破土建城。
历时三年,这座拥有八座楼和琉璃金银殿的城池终于建城。因其由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蒙古人便称它为“库库和屯”,意为“青色之城”。
三娘子道:“大汗年老多病,动工建城,全由我一人主持。如今城池已经落成,还请方总督和义父替我上奏朝廷,请大明皇帝赐名。”
大明皇帝此时就坐在一旁,已经开始在心里给她的城池命名了。
方逢时看向朱翊钧,后者微一点头,方逢时便笑着道了声恭喜:“回去之后,老夫就拟奏疏,明日送往京师。”
三娘子听完,笑了起来,又道:“还有一事,大汗近来信奉佛法,此次前来宣府,他特意叮嘱我,向朝廷请求赐予佛经和喇嘛僧。”
这个事情昨天朱翊钧就和方逢时等人商议过,既然俺答现在一心向佛,这是个让他“放下屠刀”的好机会,朝廷必定要大力支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