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节
最后,他希望朱翊钧能告诫大臣,废话少说,多干实事。
朱翊钧抬头,看到今日为他进讲的申时行仍候在一旁,他招招手:“申先生,你过来。”
申时行赶紧上前:“陛下。”
朱翊钧说道:“你来拟一道圣旨。”
申时行一愣,他今天只是来给皇上讲课的,拟圣旨并非他的工作。
朱翊钧却说:“让你拟,你就拟。”
“是。”
圣旨是给朝廷各衙门的,尤其是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这俩言官部门。
“今后各宜仰体朝廷省事尚实之意,一切奏章,务从简切,是非可否,明白直陈,毋得彼此推诿,徒托空言。其大小臣工,亦各宜秉公持正,以诚心直道相与,以勉修职业为务,反薄归厚,尚质省文,庶治理可兴,而风俗可变也。”
内容张居正其实都已经提出来了,朱翊钧就是让申时行组织组织语言,以圣旨的形式写下来。
振纪纲,说的是纪律,也是法律。太祖高皇帝在立国之初就颁布了《大明律》,洪武至天顺时期,法律异常残酷,在这种高压环境中,官员过得战战兢兢,连合理的意见也不敢提。
对此,张居正提出:“故情可顺而不可徇,法宜严而不宜猛。”他还建议朱翊钧:“敕下都察院查照嘉靖初年所宪纲事理,再加申饬。秉持公论,振扬风纪,以佐皇上明作励精之治,庶体统正,朝廷尊而下有法守矣。”
“申先生,”朱翊钧叫申时行,“拟旨。”
重诏令,在这一条中,张居正几乎把六部九卿都察院一一点名,要求他们明确规章制度,把手里的工作分出个轻重缓急,以确定处理时限,不可拖延耽误。
“拟旨。”
核名实是考核官员的名望和实干,简而言之就是考成。
一直以来,官员的升迁调动都没有明确标准,频繁调动导致一件事情还没处理妥当,人已经调走了,事情都丢给下一任,而下一任也不了解情况,事情就这么耽搁下来。
虽然朝廷有京察制度,但已沦为党争的工具,并无实际用处。上一次京察,徐阶和高拱斗得天翻地覆就足以证实这一点。
张居正建议,朝廷应该制定严格的考成制度,来对官员进行考核,提高办事效率。
在固邦本中,张居正开篇就提到攘外必先安内:“自古极治之时,不能无夷狄盗贼之患,唯百姓安乐,家给人足,则虽有外患而邦本深固,自可无虞,唯是百姓愁苦思乱,民不聊生,然后夷狄盗贼乘之而起。盖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