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节
这么着急忙慌的,怎么看也不像是要早起练功,这是赶着去偷听。
到了正殿,朱翊钧还想躲在后面偷听,隆庆却牵着他直接绕过屏风走到了前面。
今日早朝的主要内容,就是讨论接触海禁的事情。群臣议论纷纷,从交头接耳到争论不休。整个朝会,比长安大街还热闹。
隆庆坐在高台上,一言不发。朱翊钧用余光偷偷看了他爹一眼,甚至觉得他爹的神思已经飞走了。
这么吵是吵不出个结果来的,昨天隆庆说要将此事拿到早朝商议,也只是缓兵之计,这个结果,他心中也早有预料。
儿子希望推进的事情,他努力过了,实在不行,那也没办法。
等大家吵得差不多了,老成持重的徐阶才缓缓出列,向正前方的隆庆躬身一拜:“老臣以为,现在正是解除海禁的最好时机。”
他一句话给这件事定了性,其他争论便显得毫无意义。
李春芳和陈以勤对他态度的转变表示震惊,隆庆也坐直了身体,飘忽的神思又重新回到大殿。
徐阶陈述了他认为朝廷应该开海的理由,其实和昨天朱翊钧对张居正说的差不多,无非是从经济、民生等各方面考虑,只是,他的陈词一看就是准备好的,自然比朱翊钧这个八岁小孩说出来的话,更加让人信服。
朱翊钧甚至能听出,这份发言稿应该是他的张先生写的。
而他认为,徐阶态度的转变绝不仅仅只是这些拿到朝会上说的原因。昨天回去之后,张先生一定拿出了让他不得不松口的理由。
惊讶之后,隆庆脸上露出欣喜之色,随即拍板:“这件事就交由内阁去办。”
说罢,他就站了起来。太监高喊“退朝”,群臣跪了一地。
朱翊钧也跟着跪下来,隆庆走过他的跟前,弯腰把儿子拉起来,牵着他转到了屏风后面。
朝堂上只是一个决策,具体如何实施,还得下来之后,内阁召集相关人员开会商定。
后来,朱翊钧查阅过大量福建送来的奏章,与张居正再次聊起这件事的时候,他才明白,令徐阶不得不答应开海的根本原因是,短短几年时间,东南沿海走私商贩迅速发展,已经有多个颇具规模的海商,朝廷若是再不放开海禁政策,他们之中极有可能再次诞生一个,甚至多个“王直”那样规模的走私团伙。
王直可是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在海外还有自己的领地,眼看着就要自立为王,发展出独立政权。
这样的土皇帝,有一个就已经让大明吃不消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