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是个听令的掌吏。北朝皇帝深知权力制衡的重要性。在北朝,所有行当都分为民间经营和皇家掌管。萧憬衡靠着萧老王爷的势力,基本掌握了北朝叁分之一的民间药行和医馆,萧憬衡不是没有能力去染指皇家掌管的医馆,只是怕树大招风,怕被皇上误解了要发展自己的势力起谋逆之心。不然,凭借萧老王爷年轻时候的作为,别说药行、医馆,北朝一半产业都能收进萧王府的口袋里,因着已经吃过一次亏,萧老王爷也不想兄弟间因误解、顾忌反目成仇。就主动地把手上的资产分配出去给别的皇家子弟接手,就把医馆、药行留给萧憬衡。
萧憬衡任职的太医院,妥妥的就是皇家掌管的机构,也是全国顶尖的医馆和监管机构,无论是民间的还是皇家的医馆、药行,都要听令于太医院的政令。太医院的职位分为5个职位,从药令、医倌、吏司、掌吏、掌司、层层递进,掌权太医院的就是掌司;不是说皇家子弟刷刷脸,拼拼爹就能进去太医院,想进入太医院的机会基本平等,无论你是什么身份,通过考试、考核过成绩才能进入第一关,成为药令,而职位晋升的条件随着职位的升高,逐步加强,除了看平常的业务水平,还要通过层层选拔、考试、举荐才能高升到下一个职位。
之所以说进入太医院不看身份,机会基本平等,但能进去的要不就是权势家族,要不就是商贾巨富,再不济就是像齐遥家那种殷实之家。齐父在私塾当父子,俸禄尚可;齐母女红也是好的,开了一家小小的裁缝店,加上齐遥也努力,在仁医堂里念书每年都能拿奖学金;这么算下来,也能够支持齐遥学医。在北朝,学医是一件烧钱的事情;科目之繁杂,买齐一个科目的书、教案,能花掉半座小四合院不说,在仁医堂除了必须学的科目以外,想要修其他的科目那可是要另外花钱的。再加上上课做实验,采买材料也是另外自己买,学费、饭堂、杂费各种费用加起来,不是一般家庭能消耗得了。像齐家光是供齐遥一个学医,有时候日子也会过得紧巴。
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更别说像太医院这种聚集着非富则贵、王孙公子的地方。太医院有五位掌司,其中一个是大掌司,其余四个则是掌司,别看这掌司院里才五个人,却已经分了两个派别,一个是坚持国药学的北派,一个是像萧憬衡这种支持西藩进口医疗技术的南派。两个派别明里都和平共处,但暗里较劲不断都想铲除对方让出更多席位,让自己人爬上大掌司的位置。现在的掌司院里南派和北派各占两个席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