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康熙三十八年,帝以北闱取士不公,命集内廷覆试”。
发现作弊者,立即废革功名,处分考官。乾隆帝不时令督抚、学政对中式举人进行复试,嘉庆后成为定制。这个架空的时代里,这样的事情也是常事,更何况这还是在新皇登基的第一次乡试,那个不是绷紧了皮子干活的!生怕当了出头的椽子。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还有一个很尊重考生的人性化举措:“房官未荐之卷和主考未取的落卷,也须略加批语,试后发给考生。”真是中举中得开心,落榜也得落得明白。所以说其实这考试还是很有些公开,公正,公平的味道的。
林朗的第一个阅卷官是一个是出了名的激进派,在他心里,这次能参加阅卷那绝对是上头要重用他了,是自己的政治思想有了用武之地,在这样的思想主导下,他看卷子分外的精神,可惜,看到的大多都是比较中庸的文章,这让他很不高兴,然后林朗的卷子出现了,那就像是夏天里的冰淇淋,那样的痛快,那样的合心意,立马把林朗的文章放到了最优秀的一栏,然后往上送。
副主考一看,咦,这么快居然就有优秀的文章送上来啦?心里有了兴趣想好好的看看,索性就放下了手里的其他文章,看着这篇,这一看就皱眉头了,这怎么说的,怎么拿了这么一篇?太激进了吧!可是想想如今新皇上台,在看看送卷子的官员,好像是新皇刚提拔的,难不成,这是暗示?暗示新皇的政治倾向?或者说是新皇想要选拔信任,或者说重用年轻人的信号?
在这样的想法下,他拿着卷子为难了!这事儿不好办啊!虽然自己看着不怎么顺眼,但是这好歹也不能作对不是!再看看,这文章好歹也算是文笔流畅,言之有物,典故什么的用的也妥当,要不放过去?
想了半天,放下又拿起来,最后定了一个中上,然后放到一边了,按照这样的评论,这文章中举是没有问题了,大概就在五十名以上,二十名以下,也算是个不错的名次了,谁也不会得罪,这是副主考的心思。
再然后,这卷子就转到了主考这里了,按说这林朗的卷子因为这评价,那是不会有什么别的问题了,名次大概也就这么定了,反正都中举了,也算是不错的运气了,不过事情又有了变故了,在最后审核的时候,主考大人无意中说起了这次参加乡试的人员多了不少,还说到了林如海,最后不知怎么来了一句,说是听说林如海的堂弟,今年不过是十五岁,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