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在那个时代,她当年为了送孩子出国费了多大力气,我觉得我都想象不出来。
于是我索性打着哈哈说:“哎,当爹妈的肯定都是为了儿女好啊。”
李阿姨叹了口气说:“是啊,当家长的,哪个不是盼着孩子好啊,小赵,你父母对你肯定也很好吧?”
我“呵呵”两声,不置可否。
大概是太久没跟人说说话,也可能是她女儿的忽然造访触动了她的心事,李阿姨不等我问,就主动自觉的给我讲起了她家的故事…
和大多数她那个年代的人不太一样,李阿姨祖上就很有钱,要不是赶上建国后的一连串针对她们这类人的浩劫,她怎么说也算的上是个正统的‘老牌贵族’。
只是时代原因,后来她家的财富几乎都没有了,不过有些东西是抢不走的,比如学识,眼界,能力,观念等等。
后来李阿姨嫁给了其时算是门当户对的丈夫,随着时代浪潮过着和那时大多数人一样的生活。
再后来有了儿子,再后来有了女儿,再后来赶上了‘扔下铁饭碗,下海赚大钱’的时代,李阿姨的丈夫毫不犹豫的响应号召,开始施展自己的才华。
原本就有的人脉,加上自身的天份和努力,渐渐的一家人过的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幸福。
于是在合适的时机,两口子一起顺应新一轮潮流,先后把一双儿女都送到了美国。
上学,工作,换国籍,定居。
俩孩子确实继承了父母的头脑,都很聪明,只是外国文化的长期熏陶,让他们的思想也渐渐发生了变化。
再后来,李阿姨的丈夫因为长期劳累,终于一病不起。
因为对李阿姨很了解,老爷子临终前很有先见之明的把名下的产业全卖了。
李阿姨很聪慧,也读过书,但是要说到具体经商却确实没经验,她丈夫索性直接把自己的产业折换成现金和几套房子,足够李阿姨安度晚年便是。
后来他丈夫走了,李阿姨就一直一个人生活,知道儿女都在美国过得挺好,李阿姨倒也落得安心又清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