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院和明章书院了。无论去到哪所书院,将来都是要科举的。科举分为文举和武举。武举相对简单,主要考察策问和武艺。
文举则采取1+2的模式,所有应考学子,先考基础的五经以为常识+体测(身体测试),通过之后即获得秀才身份,秀才不可免税,举人可免税。乡试考六门,即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对应的政事、算术、经义、兵事、周法、工程等。每一门都至少得是合格偏上的水准,才能成为举人。会试则考1+2,户部与兵部(大周想培养全民皆兵)二选一,再从剩下四门选取两门自己擅长的部门去考,并进行最终的排名。户科与兵科所录前五名共十人,进行加试考六门,最后排出前十名次序。
这种科举模式已经延续了快三十年,是明章女帝四十岁时改制完成的,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完善,大家从一开始的陌生到后面的熟悉,已经很适应了。就连平帝上位时也曾经想动过科举模式,却被大家都喷了一头:改了那么久了,早就习以为常了,你这时候要改,岂不是动了我家子弟的蛋糕?哦,你说你娘在位时为什么改得了?那也是女帝威武,手里有权又有民心,而且当时女帝也是缓缓而行的好么!
六个小崽崽里,除了秦晔和秦曜兄妹两个不需要参加科举(主要是也不能参加科举)以外,其他四人都准备要走出仕这条路的。因此最近都在认真备考。
搞得秦家兄妹还有些不好意思:小伙伴们都在努力学习,只有自己可以摸鱼,有点抛弃了他们的感觉。
秦曜甚至问起了meimei:“灼灼,你有想过将来么?”
秦晔心里一动:“哥哥的将来,不是为帝么?”
秦曜有些不好意思,“阿爹也没有属意我的意思。非要说的话,感觉阿爹更欣赏你呢。”
秦晔定了定心神:“哥哥,你想当这个皇帝么?”
秦曜仔细地想了想,“我说不清楚想不想。灼灼,你想么?”
“我想。”出乎他的意料,秦晔的答案居然很坚定。她的眼神也很坚定,“哥哥,我已经看清楚了自己未来要走一条怎样的路。我希望你也可以看清楚。你若要与我争,我们公平竞争,我输赢都无怨无悔。”
秦曜心里一震。其实他很清楚根本没有什么公平竞争,虽然灼灼可能会有阿爹的支持,可是朝臣之中的阻力可能很大,他们还是更偏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