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的说客,他们大部分都曾在美国联邦政府或国会办事机构供过职,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有机会和白宫以及国会里的两党工作人员拉上关系,借此为顾客说话。这意味着,平均每位美国参众两院的议员身边,有60多名游说顾问出没。
可以想象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产业,据不完全统计,仅2015年,各大利益集团花费在美国游说公司上的金额就超过了30亿美元,这里不仅有以google公司为代表的本土电讯企业每年豪掷千万美金,也不乏华国香江和记黄埔、华为等华资背景的公司。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所有的游说行为都是合法的。根据美国国会于1998年修改通过的《游说公开法》,游说公司受雇于其他机构并收服务费,去影响立法当局或行政机构的职员的决定,并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交流次数以上,则该游说公司需要获得政府颁发的游说牌照后,方可执业。持牌公司需要定期向政府上报其游说项目的细节。
也就是说,如果游说活动不满足以上条件,甚至不需要持牌,可见操作空间之大。而作为游说公司代表的k街,甚至被戏称为立法、行政、司法以外的“政治第四极”。当然,美国人最善于取这些外号,比如新闻传播媒体也常常荣膺这一称号,可见美国政治就像一个大破鞋,谁都能来插一脚。
“那么,我应该怎么做?”在蒂姆·拉比以简要却又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游说公司的基本情况之后,李杰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上至金融和政治学者,下至普通民众,都喜欢谈论美国财团如何影响政治,但很少人能告诉我们,哪些公司在游说上花费巨资,又为什么花这么多钱。”蒂姆·拉比笑言。“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游说是一个长期的游戏。如果您准备长期投资,可以寻找一个或者一批善于审时度势的游说顾问,与包括国会山和白宫在内的政策决策者、机构代表建立关系,当某些可能影响您商业计划的事情发生时,就能迅速准确采取行动。”
“谢谢你,蒂姆。看来我们将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合作了,具体的事情,弗劳尔会与你对接。”李杰露出满意的笑容,伸手与这个老头握了握。
“李先生,您不会后悔这个决定。”蒂姆·拉比不骄不躁地笑了笑,他看看已经到了地方,告辞准备下车。
“你不想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