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不好的理由他们都有份的。
朱元璋这次倒是冷静了不少,主要是这奇葩的后人实在是让他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或许皇后的说法是正确的,他以前的坚持不行吧……
【当朱厚熜无限制地设醮修仙、荒政误国之时,还是有一批忠直诤臣敢于抗争,力挽时局的,
他们纷纷劝谏让朱厚熜停止奉道修玄,并因此得罪失官,甚至丧命。
嘉靖十九年朱厚熜受道士段朝用唆使要退养深宫,而朝政便交给年仅5岁的太子。
圣谕传下,举朝惊骇,但皆不敢言,生怕说了自己会有什么问题。
明朝皇帝的冷漠薄情,比之汉朝皇帝更甚。
而且汉朝的皇帝在臣子们劝谏的是好事的时候还会听一听,明朝的……】
【当然,也有不怕死的忠臣在。
其中太仆寺卿杨最冒死直谏,朱厚熜大怒,命令重杖杨最一百。
但是杨最身为文臣身子骨弱,只杖打五十就死了。
按理来说,人死如灯灭,更不用说杨最还是上谏了,但朱厚熜仍令杖满一百始罢。
满朝百官,跪伏震惧。
这一举动,越发的寒了剩下的大臣们的心。
就算是为了大明好说话,也会被打死,那谁以后还敢为大明尽心尽力呢?
朱厚熜此举,可以说是用大明未来的国运,给自己的修仙问道增加台阶罢了。】
朱厚熜闻言嗤笑一声:“一群凡夫俗子懂什么?只要朕能得到成仙,这大明还怕不能千秋万代的传下去?”
也幸亏是朱厚熜身边没什么人,有人的话还能提醒他一声。
看陈曦的说法,大明未来是会亡了的,而他也完全不可能有什么得道成仙的机会。
甚至在后世,他的名声也不会怎么好。
不过因为朱厚熜身边只有打扇的宫女和侍奉的太监,这群人对朱厚熜害怕的要死,哪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