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p;
【至于“大礼议事件”,便和朱棣有关了。
如果说朱棣知道百年之后会有这么个后人, 估计能气的先把他的祖先掐死再说。
正德十六年四月二十一日,朱厚熜正式登基称帝,次年改元嘉靖。
朱厚熜继位不久, 即命礼臣一起商议兴献王, 也就是朱厚熜生父的封号。
他与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武宗旧臣们之间关于以谁为皇考, 也就是宗法意义上的父亲,
以及朱厚熜生父尊号的皇统问题发生了长达三年半的礼仪之争, 史称“大礼议”。】
【虽然朝臣中有着坚决维护正统的,那一样会有想在新皇那里卖脸讨好的。
七月,进士张璁进言,请求朱厚熜“继统不继嗣”, 请求尊崇生父, 立兴献王庙于京师,朱厚熜命廷臣集议。
说是集议, 但实际上朱厚熜已经拿定了主意。
与其说这是他孝心的表现,不如说这是他想要掌控朝局, 压死不听话的大臣的一步。
——毕竟从朱厚熜后面的表现来看,此人说一声冷心冷肺都不为过,孝心什么的在这个人身上听起来还挺怪异的。】
【杨廷和等朝臣据理力争,朱厚熜都不允许。
他不顾朝臣反对,于十月追尊生父兴献王为兴献帝,祖母宪宗贵妃邵氏为皇太后,母妃慈孝献皇后为兴献后。
嘉靖元年正月朱厚熜命称朱佑樘为皇考,慈寿皇太后为圣母,兴献帝后为本生父母。
此事一直持续到嘉靖十七年九月,兴献帝被追尊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
并将兴献帝的牌位升袝太庙,排序在明武宗朱厚照之上,改兴献王墓为显陵,大礼议事件至此以朱厚熜的胜利最终结束。】
说到这里,陈曦顿了顿:【这场战斗最大的牺牲者是朱棣,本来他给自己的庙号是太宗,
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是从朱元璋那里拿来的皇位,是名正言顺的大明第二任皇帝。
&e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