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吧,洪武大帝死要面子的一生。
【如果说这个宠幸宦官还算是普通的话,那么从朱见深开始的破坏法制的“传奉官”行为,就更让人唾弃了。
天顺八年二月,即位不到一月的朱见深下了一道诏令,授予一位名叫姚旺的工人为文思院副使。
这便是“传奉官”之始。“传奉官”是当时人们称呼那些不经吏部,不经选拔、廷推和部议等选官过程,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员。
朱见深是高兴了,被他宠爱的人也高兴了,被任命的官员也高兴了,
但是对于大明朝廷和那些普通的想要凭借自己的本事报效家国的百姓来说,
此事对制度的破坏可谓巨大的。】
【从此,皇帝视官爵为私物。
只要皇帝喜欢,他可以随意地任用官员,从而破坏皇帝与官僚士大夫之间的平衡。
对于士大夫们来说,官爵原是“天下公器”,皇帝这样的行为,无疑将官爵变成了“人主私器”。
虽说这个时候还是家天下,但是从古到今那么多例子还不够证明,一个皇帝要真把国家当自己的私有物想干啥就干啥,那就离灭国不远了吗?
而且一个人如果不是通过正常的渠道当官,而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也就说明其中大部分人是没有本事通过正常渠道获得官职的。
简单的说,传奉官中多数是一些佞幸之人,靠着结交宦官或者行贿的手段取得一官半职,他们的在职也就大大地败坏了吏治。】
【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传奉官由宫中旨意直接传授,而又不需要经过吏部覆核,
因此,掌握宫中大权的嫔妃及太监就可以借皇帝之名,大行私利,卖官鬻爵。
据说,梁芳取中旨授官,累计达1000人。
传奉官的泛滥,引起了许多官员的不满。
成化十九年,御史张稷上疏,谈及传奉官给朝政带来的混乱:
自从有了传奉官后,文官中竟有一字不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