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朝廷需要倚重的番兵番将,同样驻守在丝绸之路的一个关卡和兵家必争之地上,
为什么安禄山可以成功,起码折腾了八年的安史之乱,满四自己的起义却被明军直接剿灭了呢?】
【因为在明朝的时候, 丝绸之路这条国际货运大动脉的价值已大不如前。
明朝会愿意保留了当地部族,除去军事需要之外,就是判定固原并非自己必须占据的重中之重。
这个时候世界的经济大动脉已不可阻挡的移步海洋了, 但是明朝还是坚定的选择了海禁政策。
世界并不会等待大明。
放眼同时代的世界局势, 长期的战乱与破坏, 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陆上丝绸之路的价值。
船舶技术的进步,促使更多商人将目光投向海洋。】
【尽管还是会有络绎不绝的商贾, 尝试从甘州和嘉峪关进入明朝的西北做买卖,影响力却已经逐渐不若渡海而来的南洋同行。
这个历史进程在当时就已经如此清晰,却还是被明朝长期坚持的海禁政策给蒙上了一道纱。
至于曾经远胜河西走廊的草原到代道的商路,则更因为明军的陆地封锁和蒙古高原本身的衰败而显得无足轻重。
那却是安禄山往日坐拥财富与权势的原因, 也是后来的满四变得生活困苦的缘由。】
【无论个人的意愿如何, 都不影响明朝时的西北商路已经越来越不重要的事实。
满四不仅无法像过往的安禄山那样坐拥世界财富,也无法像范阳节度使那样招来众多突厥、粟特、契丹、奚部的外族战士。
他的部落和小块牧场, 其实就是路上丝绸之路黄金时代的最后残余。
他的身后已经没有了先辈时期依仗的广袤后路,所以他所能激起的震动, 也就被历史记录者磨的波澜不惊。
而对于明朝来说,类似的事情还发生过多次,其结果无外乎是整个河套乃至草原局部的环境荒漠化与人口散沙化。
不愿前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