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求是的说,这些内容其实也都是从朱元璋时期开始便已经埋下隐患的。
前面几个皇帝的时候这个问题可能还没有特别明显,而这几个皇帝们能力……
对比明朝整体的皇帝们可能还行,但是真正面对问题的时候敏锐度还是差了点。
正好碰到朱祁镇的时候,这种矛盾集中性的爆发了。
而朱祁镇这个人又太废物,并没有能解决此事的能力。】
【不过这个时候,更大的危机出现了。
正统年间,北方蒙古鞑靼部被瓦剌部首领脱欢、也先父子控制,势力蒸蒸日上,
甚至将原属明朝势力范围的关西七卫、兀良哈三卫纳入囊中,其范围东起辽东、朝鲜,西至甘肃、西域。
而明廷军事力量主要被投放在麓川之役,所以对瓦剌的崛起未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而是一味姑息。
当然,这种姑息也并不是从朱祁镇这个时候就开始的。
只能说缔造了“仁宣之治”的两位皇帝,都很麻痹大意。
这些草原上的民族,只有在你威慑足够的时候才是载歌载舞的好民族,其他时候随时准备咬你一口。】
【鞑靼大汗脱脱不花及他所封的“太师淮王”瓦剌部首领也先都会派使臣与明朝展开朝贡贸易及大同马市。
也先为了获得更多回赐及窥伺明朝虚实,所派使团人数从数百人增加到正统六年的2400余人。
明廷遂规定脱脱不花所派人数不得超过300人,也先所派人数只准100到200人。
但第二年,鞑靼和瓦剌还是派了2300余人的使团从大同入塞。
对此,朱祁镇依然采取放任迁就的态度,所以此后鞑靼和瓦剌使团人数都在2000人左右,
这不仅增加明朝回赐的压力,毕竟朱元璋定下来的政策是厚往薄来,
而且鞑靼和瓦剌使团往往扰乱沿途官民,他们甚至还违反禁令,交换武器,严重的危害了大明的国家安全。】
&e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