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以淇国公丘福、驸马永春侯王宁为首的靖难将领纷纷上书,要求将二皇子朱高煦立为太子。
在这批武将的簇拥之下,朱棣对于立朱高炽为太子的决心有所动摇。
不过朱高炽也并非是完全没有自己的人脉。】
【自古以来,太子的人选多半都是立嫡立长立贤这几个标准里面选。
朱高炽本人并没有犯什么错,相反,他作为燕王世子之时表现的甚至可以说是亮眼。
仅仅凭借着天子自己的喜好就更换太子的人选,那是昏君的行为。
所以在兵部尚书金忠反对立朱高煦为皇太子,并在朱棣面前“历数古嫡警事”,劝说朱棣还是立朱高炽为好之后,
朱棣又寻求朝臣解缙、黄淮和尹昌隆三人的意见,他们三人都一致支持金忠的看法。
黄淮和尹昌隆都主张“立嫡以长”,当朱棣征求解缙意见时,解缙说:“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
而且朱高炽还有一个很有利的点,那就是他有一个好儿子。
所以在解缙强调“好圣孙!”后,喜欢孙子的朱棣被打动了。
二月,朱棣遣隆平侯张信、驸马永春侯王宁召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兄弟三人到南京,
册立世子高炽为皇太子,封第二子高煦为汉王,第三子高燧为赵王,并授朱高炽金册、金宝。】
【太子之争虽然尘埃落定,但是朱高煦、朱高燧两人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乾坤未定,你我皆黑马。
朱棣还没死呢,谁能说下一任皇帝就一定是朱高炽呢?
所以他们依然和围绕在他们周围的政治力量寻求机会夺取皇太子之位。
朱棣作为一个英明的皇帝,也注意到朱高煦的情绪,将其汉王封国设置于云南。
然后,很无耻的事情就来了!】
无耻的事情?
&e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