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陈曦也仅仅是说了造船的费用,还没有说人工的费用呢。
这么大量的船出海,上面的传功得有多少啊?
【根据后人对郑和下西洋史料的一些考据来看,郑和每次下西洋的人数几乎都在26000人以上。
航行时间都超过两年,并且都携带了大量的金银珠宝、丝绸制品、瓷器、茶叶等大明王朝的“特产”。
这是为了炫耀明朝的国力了。
在回程还需要带上各国的“特产”,以及到当地的一大笔支出。
就算他每次按照40艘船、人数按25000人,时间每次两年,各种带东西的船5到10艘左右我们来算笔账。】
【首先宝船造价费用,大概是在4500两到6000辆左右,历史记载是63艘。
甚至在马欢所撰《瀛涯胜览》一书,部分版本的卷首记载有一艘特大的宝船称:
“宝船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
就算是不单独把郑和所乘坐宝船的费用拉出来算,也不把其他零零散散的船只算上,取个中间一点的数字5000两一艘,这笔费用也有30万两白银。
其他船只建造加上船只维修、养护,应该也在20-30万两左右,船只的费用就是需要50-60万两。】
【嘶……】
【还有船上的人员。
就算是工业化之后不用人来摇船,船上的人大大减少那也是需要人的,
更何况这个时候还压根没有工业革命,也没有蒸汽机,
不过明朝的时候因为朱元璋闭关锁国的无知和“不征之国”的傲慢,让明朝也压根没赶上工业革命就是了。】
朱元璋:“……”
不是,说老四奢侈就算了,为什么这个时候也能带上他说一下?
【人员按平均每次25000人计算船上的官兵应该不会误差太多,而平均的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