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p;【果然,很快,在同年六月,江防都督陈瑄以舟师降燕,燕师渡江,下镇江,直逼南京。
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开金川门降,南京城陷,宫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终。】
听前面的时候,朱允炆还仅仅只是感慨自己识人不明,没有认清楚李景隆是个废物而已,甚至在一开始听。
但是再次听到李景隆开门投降的消息的时候,朱允炆那就是勃然大怒了。
他能容忍李景隆没什么本事,但是他居然敢开城门投降,这绝对是站在朱允炆底线上蹦跶了。
“这么喜欢投降,来人啊,将李景隆捆了,不许给吃喝,丢到燕王那边去!”朱允炆神色阴郁,“朕让他好好投降!”
李景隆:“!!!陛下饶命啊!”
但是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晚了,侍卫们很快上前,把人给拖走了。
【不过对于朱允炆的结局,倒是有着许多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便是刚刚我提到过的在皇宫里被烧死,
还有一种说法,是朱允炆逃离京城,颠沛流离,千方百计逃避追杀,
后隐居于湄江的观音崖一带,诚心向佛,终了一生,著名的藏君洞也因此而得名。
第三种说法,便是朱元璋曾经向刘基请教有没有可以教朱允炆守天下的办法,刘基于是做成一小箧,用铁汁灌其锁授之。
靖难之变,燕军攻入南京,朱允炆开箧而视,见里面有一件袈裟,一件伽黎,两把剃刀,一个度牒。
朱允炆说:“此刘伯温教我也。”于是出家为僧而逃。
甚至还有说法,是朱允炆跑到了海外去。】
【也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说法,所以在民间也经常流传着朱棣到处派人抓捕朱允炆的消息。
甚至之后命郑和下西洋,也是想要找回自己这个曾经是皇帝的侄子。
当然这种可能性作为后人,甚至是作为当时的人可能都不知道。
事情如何,也只有朱棣和朱允炆本人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