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
这份和议史称“绍兴和议”,彻底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 虽然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状态, 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但是也为后面南宋的外患深重,偏安一隅打下了基础。】
【如果岳飞将军能看到, 我真的是想问问他,在看到自己刚刚打回来的领土,
连带着领土上的百姓,和他们血汗交上来的赋税, 就这么一并送给了金人, 你是什么感受呢?
你会后悔吗?后悔放弃北伐的梦想,放弃领土上的百姓, 去听一个昏君的话吗?
而且在和议之后,万俟卨等逼供不成, 为了坐实冤狱,又为岳飞罗织搜剔了数条罪名,欲将岳飞一举定为死罪。】
【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认为岳飞无罪,与万俟卨竭力争议,均遭罢官处分。
宗正卿赵士?以全家百口担保岳飞无罪,也遭万俟卨弹劾而革职并逐出临安。
文士智浃、布衣刘允升、范澄之等也分别上书为岳飞申冤,但都受到株连,刘允升被下大理寺处死,智浃、范澄之后来都死于流放地。
已赋闲的韩世忠因岳飞入狱之事质问秦桧,秦桧回答:“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从此“莫须有”也成了无中生有,罗织罪名,凭空诬陷的代名词。
在得知这么多人为自己的清白舍生忘死的时候,也不知道岳将军是什么心情呢?】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万俟卨等通过秦桧上报奏状,提出将岳飞处斩刑,张宪处绞刑,岳云处徒刑。
赵构当日批复:“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而岳飞死前,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之死,可谓是亲者痛,仇者快。
宋朝的百姓们为之流泪,可金国大臣们却为此酌酒庆贺,并说:“和议自此坚矣!”
&ems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