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因为作为李家人,李炎是个彻头彻尾的道教徒,和佛教不说是势不两立吧,也绝对看佛教不顺眼。
而且在李炎的圣旨中表述,佛教寺院的规模比皇宫还要大,
当时的“十分天下财,而佛有其七八”,
天下的财富十之七八在佛教手里,你说这是一个清心寡欲的宗教,还是一个只为了敛财的宗教?】
【好家伙,十之七八?】嬴稷震惊的咂舌,【可真会敛财啊,寡人负责财政的大臣,恐怕都没这么能敛。】
【是啊,所以不灭他灭谁?
而且佛教的教义本来就是和儒家相违背的,别看他们收纳世间钱财,还不从事生产,不服兵役劳役,而且拥有大量的仆役和田产,
什么特权做什么,但是他们佛教主张众生平等、“不拜君亲”,且本身的义理也有缺陷,所以引得很多儒生对其进行弹劾劝谏。
就拿唐朝来说,唐宪宗李纯时期便有“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曾经以《论佛骨表》极力劝谏,反对李纯前往凤翔迎佛骨。
不过李纯此时比较糊涂,还没有看到佛教的危害,所以不光没有纳谏,反而想要以极刑处死韩愈。
这也是为啥后面的大臣越来越不爱上谏了,李二陛下的这些后人们,可是没有一个能做到虚怀若谷的纳谏的。】
【而灭佛到底有什么好处嘛,从李炎拿到的这些好东西就知道了,
不过李炎也没有对佛教斩尽杀绝,只是以行政手段严加限制,仍给佛教留下了狭小的生存空间。
而且一些半割据的藩镇并没有认真推行,从而使佛教势力在这些地区得以保存,成为以后佛教势力再度滋长的基础。
所以严格来说,这并非是灭佛运动,而是毁佛运动。
四次灭佛运动之后,佛教也终于开始低下了它高贵的头颅,开始全面、主动与儒、道融合,
逐渐承认儒家的纲常伦理,开始向世俗王权低头,并接纳了道教中的相关思想。
之后儒释道便开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