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只是傻人胆子大吧。
这个时候社会和政治条件都不成熟,不仅没有成功削藩,反而致使四镇之乱与泾原兵变接连爆发,
这场战争中,四人挺身而出,高举反叛大旗,两人更是跃跃欲试,欲图称帝。这便是有名的“两帝四王之乱”。
李适被迫出逃,辗转奉天、梁州等地。
这是第三次天子放弃长安出逃了。
果然,一件好像很离谱的事情只要开了个头,就会接二连三的发生呢。】
李世民:“……”
他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自己在登基之初,千辛万苦守住的长安,一寸都不愿意退让的长安,居然会在这样的情况下接连被国君抛弃。
若是这座古老的城池有灵,该是多么悲哀啊……
而且这才是第三次,天幕所言,可是国都六陷啊……
【好在这个时候大唐也还是气数未尽,在宰相李泌及大将李晟、浑瑊等人的努力下,平叛成功。
可是这之后李适的锐气便被消磨了,转而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并对藩镇多有姑息。
宦官专权,藩镇坐大的苗头越发旺盛起来。
当然,也不是说除此之外李适就毫无作为了,他联合回纥、南诏、大食,打击吐蕃,为之后的“元和中兴”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也一度重开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切断的东西陆路交通,总体来说,还是有一定贡献的。】
【唐德宗李适去世之后,皇帝的接力棒来到了太子李诵手上。
李诵看不惯宦官,即位后立刻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改革。
他们和刘禹锡、柳宗元等人一起,形成了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派势力集团。
他们维护统一,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并积极推行革新,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
听起来好像也是一片欣欣向荣,不过很可惜的是,他的父亲留下的宦官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