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天登基之后,因李弘无子嗣,她还命楚王李隆基做其嗣子,承继香火。
也不知道在知道李隆基后面做了点什么之后,武则天会不会后悔这个决定。
李隆基本人也没将自己这个名义上的父亲当回事,
在唐中宗李显为李弘上庙号为唐义宗,神位祔于太庙祭祀后,李隆基将其迁出,撤销义宗庙号,复以孝敬谥号祭祀。】
李隆基?
武则天眼睛微微眯起。
这已经不是天幕第一次说起了,看来此人日后的经历,比她这个祖母能想象得到的还要精彩啊……
【当然这都是后来的事了不过李弘已死,大唐还是需要一个新的太子,于是两人的嫡次子李贤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太子。
和自己的兄长一样,李贤也是个相当优秀的人。
他容貌俊秀、举止端庄,读书一览辄不忘,深得高宗赞赏。
而且其文采非常,招集当时的学者张大安、刘纳言、格希元、许叔牙、成玄一、史藏诘和周宝宁等人注释范晔的《后汉书》,
其亲笔点评更被后世称为“章怀注”而极具文史意义。
作为太子,李贤曾三次监国,并得到李治的褒奖和群臣的拥戴。
由此可见,这位太子其实是相当合格的,如果他没有一个野心勃勃——这里的“野心勃勃”是贬义词——的母后,那他便是一个合格的帝国接班人了。】
【但是很可惜,这个时候武后的权利已经开始逐渐成熟。
很难说这个时候的武则天是不是已经开始考虑称帝的事情了,总之她是不想将手中的权利让渡给自己的儿子的。
于是母子二人因此互相猜忌,颇多嫌隙。
武后多次以书信方式责备太子,宫中甚至开始流传太子不是武后亲生、而是武后的姐姐韩国夫人与高宗的儿子这样的谣言。
哎,如果当时李治能管住自己,这样的谣言能在宫中传播吗?
男人啊……】
&e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