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宗主国有什么畏难,或者是少数民族那边出了个野心勃勃的首领,那就麻烦了。
就比如说高宗李治统治时期的突厥和吐蕃。】
【至于其他方面,李治还是可圈可点的。
比如说在经济上,在李治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全国人口从贞观二十二年的360万户,增加到永徽三年380万户。
但是在他统治后期,便是连续多年的歉收。
从咸亨元年开始,接下来的二三十年里,歉收、洪水、干旱、虫灾和饥馑接踵而来,一直达到危机的程度。
咸亨元年,谷物严重短缺,致使政府禁止酿酒。
永隆元年,粮价之高,前所未有,唐政府认为高物价是流通货币过多的结果,因此大量减少铸造新币,对私铸的惩办也比以前更加严厉。
与此同时,从原有登记地区逃往其他地区而成为不登记、不纳税的占地者的流民占有令人不安的比例。】
【针对此,永徽六年成立的常平署便发挥了作用。
常平署是在物资供应充分时以高于当时市价的价格买回商品,物资短缺时再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卖出,使物价浮动保持在一定限度内。
后来每个州都设立了这种粮仓,并取得部分成功,它们后来继续使用于整个唐朝。
不过在情况如此恶劣的时候,再加上古代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医疗水平低下,各种水平都低下,应付起来就很麻烦。
所以李治这个时候虽然已经做到了努力,但是是在经济和财政危机依然没有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去世的。】
【除了常平署之外,李治还重新建立科举制度,并在他统治时期更多地通过科举制起用官员。
中举和应试的人数开始迅速增多,比起之前来说,科举制的影响开始表现出来。
尤其是李治的几个宰相都有功名,相当数量的官员开始以这种方式走上仕途。
不过这个时候大部分官员还是靠世袭的特权入仕,甚至靠更普遍的方式从胥吏升任。
&e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