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高丽、百济,比岁用师,中国骚然,朕至今悔之。今吐蕃内侵,盍为我谋?”
中书舍人刘祎之等具对,旦李治未能领悟,因而罢议。
仪凤四年,吐蕃赞普驾崩,李治派使者吊唁。
次年,吐蕃的赞婆、素和贵率兵三万进攻河源,进军唐朝的良非川。
李敬玄与吐蕃战于湟川,再度战败。
黑齿常之率三千精骑夜袭吐蕃军营,吐蕃才引兵退去。】
【这里除了要说李治眼光不远之外,还要说一下这里的大臣。
刘仁轨和李敬玄都是从太宗李世民时期便已经成为高官的大臣,各自都是有一定能力的。
不过两人政见时常不同,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
谁对听谁的,或者说,谁有本事能说服皇帝李治那就听谁的。
但是李敬玄因为自己本身的出身,和自己三任妻子都是山东士族,在朝中势力极大,引起了李治的不满,
自己又不知道低调做事,经常和刘仁轨持有不同意见,从中阻挠,然后交恶。
而刘仁轨又是个私人仇怨大于国家利益的人,明知道李敬玄不是带兵打仗的材料,还非要跟李治推荐,让李敬玄镇守河西。】
说到这里,陈曦冷笑一声:【看看这些尸位素餐的大臣吧,在这个时候,河西的百姓在他们眼中是什么?
河西的领土在他们眼中是什么?
国家的尊严在他们眼中又是什么?
只不过是为了和同僚争斗一口气的工具而已,是为了能够让自己出气,随时可以牺牲的东西而已!
刘仁轨在这个时候不知道推荐李敬玄这个不懂军事的人前往动乱的边疆会有什么后果吗?
他不在乎而已!
他只在乎自己能不能够把自己的政敌给陷入死地!】
【我是真的很纳闷,为什么这样一个人,李治、武则天还都对他很是重用,
李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