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所思的点头,没有继续深究这件事,只是记在了心底。
其实,从本心来讲,倒是宁愿自己不会使用到那个所谓的特权。
如果生活状态都是安稳的,又怎么会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
小富即安,所谓的特权不一定会是好事,平平淡淡才是真!
开业第一天的福利是“限时特价”,就是每碗面降价一文钱,或者或是买四碗送一碗。
主要是考虑到到这里吃面的大多是学生,他们经常都是呼朋唤友一起来的,这样可以合起来买。
于是,方青青才想出了这么一个点子,走的就是“薄利多销”的路子。
这第一天开业,吸引到更多的顾客,哪怕只是路人看着你这铺子里面红红火火的。
人民群众普遍都有这样的从众心理,就会觉得这家铺子的东西应该是真的好吃,下意识地就会走进铺子里尝试一番。
而方青青对黎大嫂的厨艺有信心,相信只要那些客人进来吃过了,以后肯定都会再来的。
所以第一天的活广告十分的重要,量大才是关键,当作是前期投入一开始方青青就跟家里人说了第一天不要指望挣多少。
不过这一天准备好了充足的食材,老大夫妻老二夫妻带着几个孩子还有黎小妹一起,还准备了许多的包子糕点什么的。
而黎大嫂提前一天都开始准备高汤。
最早的时候面摊只是卖清汤面,主要是方青青怕黎大嫂忙不过来。
后来生意渐渐上了正轨,黎二嫂和孩子们也都在那里帮忙,索性就教了大嫂熬煮高汤。
用那个做汤底下面,客人们吃得更舒心了。
而他们熬汤的材料基本上用的都是没有多少肉的骨头,实际上花费并不大。
高汤的滋味好,关键还是方青青在里面加了几样药材,每次炖煮的时候放一点。
一整锅汤都变得更加鲜美,那些材料都是家里自产或者山上寻回来的,让面汤更加的鲜美但是价格跟别人家差不多的。
所以生意才会越来越好,吃过了“黎家面馆”的清汤面,基本上都会成为回头客的。
而通过这件事,聪明的黎母更是得出了结论:
读书人厉害。
老大媳妇之所以熬出来的汤好喝,是老三媳妇提供的法子,用的材料看着普通。
可如果不是老三媳妇看了书懂得那些,他们这些大老粗,天天见着还都以为只是野草根本就不当一回事呢。
黎大嫂黎二嫂也是这么认为的,于是她们就更加勤快的把屋里屋外的活都给干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