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官家赵顼,此刻开口提了一个问题:“王卿家刚刚所说的‘高等级公路’,究竟是什么。”
王安石冲官家一躬身,道:“如今京师附近,山阳镇内与邻近几处作坊之间,已经修造了一段这样的公路,只不过道路还不长,仅限于山阳镇之内。”
他将前日里王雱前去山阳的观感当着赵顼与群臣描述了一番,又道:“王雱见此道路中,车驾马匹始终保持高速通行,并不与乡野之民混用。他先是认为此事不妥,继而又发现,不欲令步行的百姓进入道路乃是为了保障他们的安全,不令发生事故。”
旧党与词臣那里,一句“假惺惺”眼看就要出口了。
“如今那条道路上,已经专设了‘便民马车’,专门邀请在山阳镇各处之间有往来需要的百姓乘坐。所费亦极其便宜,付不起车资的,能为那‘便民马车’的驿马带上一把草料就足够了。”
这话一出口,反对者的话立即又全被堵了回去。
这一条其实也正是王雱与明远反复商议的结果。
那天明远受路过的那一对老年夫妇启发,意识到普通百姓也有使用这条公路的需求,就决定专门设立“便民马车”,在这条“高速公路”几个固定地点之间往来。
这种“便民马车”所费不巨,两名乘客只需提供一个铜板就行。如果没钱,就给拉车的驿马送一把草料,也是可以接受的。
除了“便民马车”以外,明远还安排了从山阳炭厂到山阳镇的“职工班车”。
山阳炭厂的工匠们绝大多数在山阳镇上赁房子住,每天都有不少人需要步行小半个时辰到山阳炭厂“上班”。
明远便专门命马车去接送,算是“员工福利”的一部分。
山阳冶炼厂那边看了也觉得眼馋。在种建中之后,接管山阳冶炼厂的是贺铸,贺铸就给曾孝宽打了报告。因为所费不巨,所以曾孝宽那边很快就点了头。
于是,山阳镇上住着的工匠,就都有班车坐了。
王安石在朝堂上转述的这些,满朝文武大多不敢相信。
“陛下若是对山阳镇如今的交通设施有兴趣,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