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另外,大概就是因为明远是王雱的救命恩人。
然而在此刻,王雱无言以对,因为,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件事情上,明远做得的确比他好。
只见明远小心翼翼地将这一对老夫妻扶上车,并且告诉他们,不必在意脚上的泥泞会弄脏车厢的地板和板壁——他自会出钱请人清理。
然后明远邀王雱上了由向华从京中牵来的另一匹租来的备用马匹,三人一起,按照这条道路上应有的“速度”,一直疾驰到山阳炭厂附近。
王雱一跃下马,开口就说:“远之,你修这条路的用意我已明了。”
但凡在汴京住过的人,就会苦于汴京的交通,任何时候都是车马盈于道路,中间又夹杂着行人,行驶得极其缓慢。
这让汴京城看起来很繁华,但是有时也真的很误事。
山阳镇凭借着便利的交通成为汴京城外一处产出丰富的市镇,但是如今汴河上的水路运输也十分让人头疼。
汴河漕运,已经到了可以承载的极限,无可再加。甚至汴河水量不大的时候,等候进入汴京城的漕船,能沿河排出百十里地去。
但明远新建的这条道路,在相隔数里的几个地方往来运输跑货,基本上没有拥塞,甚至一炷香的工夫就能将全程跑完。
可以想见,如果这样等级的道路从山阳镇一直修到汴京城,哪怕只是到城门前。也能将货物运输的效率提高上数倍。
山阳镇交通便利,东接徐州两淮,西有道路可通洛阳,往北是黄河渡口,往南则有汴河漕运。
如今山阳镇已经成了好几处产业汇聚的重镇,此刻王雱都能想象出明远的“高速道路”修成之后,能为山阳与汴京增加多少物产。
只是,王雱还是一脸纠结,望着明远:“远之贤弟,你这公路为何一定要‘收费’呢?”
第149章 千万贯
王雱实在是无法理解明远的想法。
这个时代的“路”, 从来是不会对路人收费的。
当然,那等“此路是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