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使臣还未离开汴京啊!某还以为,正月初四大朝会之后,各位就会返回上京的。”
苏轼参加过外国使臣觐见官家的大朝会,因此也认得这位出奇年轻的辽国副使。
辽国副使听见,顿时涨红了脸。按照外交礼节,辽使应当在正月初四之后便启程返回本国,但他们一行人没有。苏轼的话里既有责问又有暗讽,让辽使听见便觉浑身不舒服。
“笑话,宋国与我大辽乃是兄弟之邦。是哪条法令说辽使不能在京中多逗留几日的?”少年开口就是强词夺理。
苏轼一怔,心想:确实如此。
只要这些辽使在汴京城里安分守己,不闹出什么事来被大宋驱逐,确实没有道理非得把人赶走。
而苏轼身边,明远却噗嗤一声笑,说:
“若是你兄弟到你家中来,吃你的喝你的,然后还对拔刀相向,你想要怎么对待他?”
閤子里顿时一片笑声。
“你——”
辽国副使又惊又怒,怒的是明远竟然出言讽刺,而惊的却是:在这閤子里,竟然没有人怕他。
苏轼的位置距离閤子的窗户最近。此前辽国副使刚刚出现的时候,苏轼就已凑近窗边,似乎向外面摇了摇手,比了个手势。
不多时,门外便有急促的脚步声响起。一名身穿皮袄,头戴皮帽的中年人出现在閤子门外。
“萧正使!”
苏轼出声招呼。
来人正是此次辽国出使大宋的正使,萧阿鲁带。
萧阿鲁带冲苏轼拱了拱手,望着那名年轻的副使开口叫了一声:“耶鲁斡1!”
辽国副使皱着眉望着萧阿鲁带,见到对方表情严肃,顿时垂下脑袋。
萧阿鲁带盯着苏轼看了半晌,突然问:“这位是苏眉公吧?”
苏轼也双手一拱,自承身份道:“不敢!”
“本使即便身在北国,一直听闻眉公乃是贤才,也有读过眉公的诗书。今日得见,实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