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知道这个机会恐怕遥遥无期。
殿试放榜很快,只要皇帝高兴,甚至可以当场点出前三甲,前提是大臣们无疑义。
但接下来新科进士们就要面临步入官场前的最后也是最大的一道坎儿:
等待,漫长的等待。
除了状元、榜眼、探花这三鼎甲和二甲前列的寥寥数人可以被当场授予官职之外,剩下的人都要等。
官位有限,一个萝卜一个坑,而前头的老前辈们一坐就是几十载,一年之中置换出来的空处都是有限的,不知多少人虎视眈眈。
只能等。
这个等没有期限。
若运气好了,突然碰到世家子们不屑一顾的缺儿,或许几个月后就能走马上任;若运气不好,等个七、八年也是有的。
这期间你当然有充足的时间可以走,但万一你刚走,上面就恰好有了空缺呢?
所以很少有人甘愿冒这样的风险。
而一旦补了缺,就要立刻走马上任异地为官,除非安顿好了将家人接过去,或能力出众简在帝心,皇上大发慈悲体恤,允许你升迁途中路过家乡盘桓数日。
否则再想与返乡,就是丁忧或告老。
“伯明,你我本是同乡,如何却到今日才得相认!”李青禾相见恨晚道。
两人交换表字,又序齿,发现李青禾比关清大了几岁,便正式定下称呼。
关清却说自己才学平平,几乎每次都是险过,常人自然不会注意。
李青禾觉得这话有些不对。
秀才时也就罢了,年年考得,他们老家偌大一个台州府,地灵人杰,在册的秀才没有五千也有三千,确实无甚稀奇。
而举人则不然,端的百里挑一,每科上榜者寥寥无几,即便是最后一名又如何?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但他又转念一想,自己大了关清将近九岁,若都在同岁开考,中间便差了三届,自己中举后又一直在外游学,消息不甚灵通,许是有所遗漏也未可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