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红确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关键还是那个“特别备注”。
总编邓世通皱着眉头看着侯海递给他的那则启事,点了点那一句:“这一句就不能不打吗?这打出去——”
侯海赶紧截了话:“舅舅,我也问过那位安同志了,她说有的厂指定要招男工,有的指定要高中毕业。
她们就是指定不招那个大桥村的人,这些都一样是要求,在上面说明了是很正常的。
我也觉得这样提前说清楚了好,不然总不能让平寨乡大桥村的人来了,才知道对方不招她们吧?这不还更浪费她们的时间和精力了?
而且她们这批要招的女工多,也是想着照顾老乡,才在我们打招工启事,喏,你看,这是她们的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都是正规的!”
邓世通接过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看了看,眉头还是没有松开:“还只是个体户啊……”
这里头的事,侯海懂得多一些:“舅舅,你也别小看个体户,很多个体户别说万元户,怕是几十万的家产都有了。
不是他们不想办公司,是现在工商那边规定不能给私人办公司,要办公司就只能交挂靠费,找单位挂靠成集体企业才行。
我可是听我朋友说过,这挂靠可不靠谱,这个领导同意了,换个领导不同意,这企业也办不下去。
而且明明是自己的,这一挂靠,性质就成了集体了,以后谁能说得清楚?”
邓世通瞪了外甥一眼:“我说一句,你有十句等着我!”
侯海嘿嘿讪笑,眼尖地看到邓世通的办公桌上正好放着一份《蓉城日报》,眼睛不由一亮,赶紧指了指上面:
“舅舅,你看,《蓉城日报》这上面广告一样也套红,还有这个,这个什么招商启事不也提了好多要求,还要求户口得是蓉城本地的呢。
安同志她们提那个要求,我看完全很正常嘛,户口要求不能是大桥村的,这没毛病啊……”
如果是南方那边的报纸,邓世通可能还要好好考虑考虑,不过《蓉城日报》都这样刊登——
&em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