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源尴尬道:还有五位使臣,已经日夜兼程赶路,是由夏国派出来的人,据说是皇帝重臣,特意出使,来向陛下讨教一二。
季琛眼睛一亮,来了兴致,搞事的?
宁源凝重点头,他觉得是。
事实证明季琛和宁源都想多了。
这五位使臣跋山涉水来到京都,第一天大朝会就是来劝季琛,务必要亲君子远小人。
为首的使臣振振有词,将不要脸发挥到底,臣等路经洪涝区域,只见周围治理有方,百姓安顿,那些大臣为了陛下境内的洪水和瘟疫如此辛劳,必然要多多犒赏,尤其是那位白琦大人,更是表现完美,不愧是陛下未来的枕边人。
邢亦脸色难看,一系列自认正派的臣子也脸色好不到哪里去,这人说的好像都挺对,可最后一句话怎么听都是不对!
一位老臣率先站出来,陛下,您对这些外出的臣子已经颇为优厚,如今朝廷上上下下都在忙碌,众多臣子便是没有外派,也都忠于本职,并无懈怠,故
夏国使臣抢话道:正所谓洪水紧急,这些人在外也要经历更多压力,不如给他们赠与更多衣食,再为河安县等地送去粮草药材,安抚当地百姓。
吵架归吵架,防备归防备,夏国的使臣很快和越国的臣子达成一致,为河安县以及周边郡县的安排列出条条框框,互相弥补缺漏之处。
季琛从善如流纳谏,笑眯眯应下,旁边的大臣觉得夏国人太过热情,只觉有诈,奈何这些建议都极为实用,弃之不用似乎也不必。
下了朝,季琛还没歇上一刻钟,夏国的使臣又来了。
那五位使臣站成一排,对着季琛行礼,举止极为妥帖,辛公公虎视眈眈看着他们,带着自己会武的两个小太监站在季琛身侧,唯恐他们有什么异常。
结果,在辛公公的怒瞪下,那五位使臣面不改色,臣等有三劝,一劝陛下勤政
季琛咽下一口点心,再迅速用了一块,捧着茶杯,品了一口,复又撑着下巴饶有趣味打量他们。
二劝陛下爱民如子,方可保江山安稳;三劝陛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