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p;
放到二十年后,上海各个小区外头都是各种便利店,什么全家罗森,快客可得喜士多,现在可没有这玩意儿。
上海人过去把开在街边卖烟酒杂货的店叫做烟纸店,做的都是街坊生意。
邻居在楼上叫一声,或者打个电话过来,店家就慢悠悠地走到那户人家楼下。楼上用绳子吊下一只菜篮子,篮子底下放着零钱,数目只多不少。然后店家就把对方要买的烧菜黄酒、方便面或者小孩子做作业用的铅笔和本子放进篮子里,拉一拉绳子。绳子慢悠悠地上去,一笔生意就做成了。
比日后骑着电动车横行在小区里的外卖员那是要有腔调多了,有人情味多了。
开这类杂货店,最大的收入就是卖香烟和老酒,但这可不能自己想卖就卖的东西,是需要执照的。
好在赵景闻这几年凭着旗袍生意,认识了不少有头有脸的人物。别人跑断腿都弄不到的玩意儿,他这里三两句话放出去,立即有人捧着送了过来。
去年九月份,香港电影《花样年华》上映,张曼玉小姐在大荧幕上的那一套套旗袍让上海女人如痴如醉,整个申城又掀起了旗袍热。
那时候市场上只有服务员小姐穿的大红闪光高开叉旗袍,和张曼玉穿的港式旗袍根本就是两码事。真的买了穿在身上出去,人家以为你是从事什么特殊行业的。
丁哲阳父母做了那么多年高档旅游行业,颇有些人脉,请了几位上海滩时尚杂志的编辑去店里参观了一下,喝喝茶,看看老上海洋房的派头。
几个礼拜后,这家隐藏在长乐路别墅里的国韵旗袍店就一炮而红了。同时有几本杂志夸赞这家小店极有格调,简直就是一间旗袍的博物馆,不但有三四十年代老上海的旗袍样式,就连市面上很少见的港式旗袍都有,可以足不出沪,就买到张曼玉同款。
一时间,不但店铺那是客似云来,来自全国的订单更是雪片似得飞了进来。赵景闻不得不采取预约制和会员制,一方面保证客人的体验,一方面保证服务的质量。
看到这一幕,宁小北心想这个套路我熟啊,不就是软文营销,蹭电影热度和买KOL炒流量么?
不过比起日后野蛮生长的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