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心想,您老人家两个儿子,其实也没指望上,焉知大媳妇这两个闺女,就一定不能养老?也不一定非要儿子。
娘俩谈谈说说,一路来到芙蓉镇上。
彩姐和她娘二人正在家做针线,见郑妈带着杜晚晴来,忙问候不迭,儿媳妇刘氏悄悄问婆婆:
“婆婆怎得把大小姐带来了,家里连丁点细粮都没有,怎么招待贵客呢?”
郑妈悄声道:“我这里带了50文钱,你快请邻居到街上买点细果点心,再称上一斤面,中午就下点面招待小姐。”刘氏忙拿着钱出门找人买去了。
晚晴却和彩姐叽叽咕咕,年轻的姑娘们数年不见,一见自然亲热的不得了。
晚晴见彩姐一头乌油油头发,只簪了一支已有些脱色的旧绒花,便将自己头上的一支银扁簪拔下,戴在彩姐头上。
彩姐推辞道:“使不得大小姐,这太贵重了。”
郑妈也忙道使不得。晚晴笑嘻嘻说:“怎么使不得?就算是我送彩姐的新婚贺礼了。”
说着,又将彩姐头上的旧绒花拔下,拈在手上道:“这样子可使得了?姐姐把绒花借给我戴一下吧!”
郑妈祖孙俩分明知道晚晴的心意,不由心中好生感激。一时刘氏回来,手上拿了几样粗点心,劝着晚晴吃。
晚晴哪里会吃?却也擎一块在手里,做做样子。
一家三口对晚晴百般奉承,倒弄得她不自在,又打量着这个家真是家徒四壁,只有一件织布机算是六成新的,其余连个坐人的小杌子也没有,三四个人就围坐在一领旧席上说话。
用来盛水的粗陶碗斑驳不平,碗口缺了偌大的口子,泡水的茶叶又暗又黑,也不知放了多久,闻着一股子霉味。
彩姐虽然是年轻姑娘,也只穿着一件破旧的靛蓝衣裳,衣裳上已经补丁摞着补丁了,她的母亲更不必说,祖孙三代,就郑妈身上的衣裳还算齐整。
晚晴悄声对彩姐道:“若是姐姐不嫌弃,我家里有几件衣裳,日常不穿的,下次便让郑妈带过来给姐姐。”
&e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