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他之所以打定半渡而击的主意,是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的。
《孙子兵法》云: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渡而击之利。
意思是说,敌人渡水而战,不要在江河中迎击,而是要等到他们渡过一半时再攻击,这样比较有利。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当敌人置身于江河中,渡水过半之时,突然发起进攻,打它个措手不及,敌人一时进退维谷,必然会造成混乱,这样,便更有利于将敌人打败。
成冲虽然深刻地懂得这个道理,但他并没有生搬硬套。
这伙武装分子毕竟人多势众,这条河流也不是那么宽敞,如果真老老实实地等到敌人渡水过半时再发起攻击,假如他们根本就不管不顾,冒着生命危险,一个劲地往过猛冲,那自己一支步枪,如何能够封锁得住他们,并一个不剩地将他们一举消灭呢?
很明显,在这条不那么宽阔的河流之中,在对方人多势众之下,生生等到敌人渡水过半了才发起攻击,在时机上,那多少就已经有些晚了。
当那一大群敌人刚一下水,成冲就发起攻击了,他深信,这伙武装分子不会因为他此刻较为过早的攻击,而调头上岸。
成冲首先攻击的当然是那三名留在岸上担任火力掩护的武装分子,他们全部都没有隐蔽,虽然是在光线暗淡的晚上,彼此间还隔着河七八十米的距离,但他们那高大伟岸的身影,依然是一个个十分理想的活靶子。
成冲这次用的是单发,这样一来,既有利于气定神闲地瞄准那三个堪称完美活靶子,而且还能有效地隐蔽自己的火力点,不至于立马受到疯狂的定向攻击。
三发子弹间隔着快速打完,那三个高大伟岸的活靶子应声倒地,绝无意外,毫无悬疑。
在七八十米的距离上,卧姿打全身固定靶,此时的成冲绝对可以说已经百发百中了。不过在这么有利的射击条件之下,估摸着大部分士兵都可以做到,没有什么好吹嘘的。
成功干掉那三名负责火力掩护的武装分子后,枪声顿时就安静了下来。失去了火力掩护,那群已经在河中拼命游泳的武装分子顷刻间就全部暴露在成冲的枪口之下。
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